• 文藝

    王海平:最珍貴的“美學”寶典

    2021-03-12  關注:12304
    掃碼手機訪問 掃碼手機訪問




    眾人都能看到房爺爺的家書的時候,還要等多久呢?我讀初二了,媽只給我兩天時間看這本書,只好簡單說說了,以回敬老人家對晚輩們的厚愛。

    因為我特別不愛讀書,媽才要求我先讀“定力”和“習慣”這兩篇文章。

    原來我們厭學是因為缺少“恒定力”和壞習慣造成的。除了電腦我沒別的愛好,每天放學后,總是流連于網吧,學習不斷下降。很難改正缺點,一天三次下決心,也無濟于事??吹竭@本書,給自己定了位,學習上有了支柱。

    媽說我學習上的問題,是沒打好基礎。小時候很有想象力,一次跟媽一起干活,哭著問媽:“臉這么疼呢?是不是出的汗全是血呀!”媽說是苞米葉上的毛毛刮得,我問媽臉上會不會長苞米棒,還說要是長的話,叫她不要往下掰,怕出血。媽說小孩都很可愛。

    我們長大以后,為啥就有美、丑、善、惡之分了呢?看到《心田留與子孫耕》這本書,我明白了,無論陰險、狡猾、兇惡、窩囊的小人相,還是善良、知書達理的君子相,都與平生習慣有重要關系。好的習慣越多,抵御誘惑的能力就越強,生活也就愈加省勁。

    初次見到房爺爺的人,都不相信他是農民,認定他是位學者,人的經歷就像“名片”一樣刻在自己的臉上,每一條皺紋都積淀著歲月的痕跡。正如“人人不同,各如其面”。算卦不如相面準,就是這個道理。

    從來不以貌取人的美國總統——林肯,曾經把一位應聘者拒之門外,說:“我不會重用此人?!眲e人問他為什么,他說:“人的臉,三十歲以前是父母給的,三十歲以后是自己決定的?!笨梢娙似废嗝矊τ谇舐?、人際關系多么重要。

    書中透著一個理念,人的成長過程,實際就是相貌與思想的不斷變化過程。是蘊蓄生命地力的過程。老人家關心后代的是智慧、人格魅力的提升。

    小時候有一次我驚呼:“媽,快來看??!我爸找一大幫人,抬那么粗一根大棍子!”媽說“那不叫大棍子,叫梁柁。你長大了,也不叫小孩子,叫男子漢?!毙溟L不直就成了“歪脖樹”。小孩想長成相貌堂堂的男子漢,得先養成好習慣。

    老人家為了喚醒我們的“良知”,從平凡的小事說起。比如,隨手扶起一棵倒伏的秧苗。有誰計算過一個無知的農民一生浪費多少土地,損失多少糧食?糞肥不利用,污染環境,還有更讓人痛心的“資源變垃圾”。有些搬運工為了省力氣,還想掙黑錢,用鋼板填海。誰知道深海里有多少鋼鐵白白爛掉。

    還有一種讓人惡心的“勤儉”,一些人竟然用“地溝油”來“改善”別人的幸福生活。他們富得什么都不缺了,就是“缺德”。有的窮人窮得什么都沒有了,只剩下“良心”。真正的美貌與丑陋,房爺爺已經教我們如何識別了。

    這本家書,是我們世人渴望得到的、心靈深處的、最珍貴的“美學”寶典!

     

    我要評論

    視覺焦點

    意見建議 返回首頁
   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婷婷